联系我们| 西南医科大学|

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人才培养 -> 正文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tyx 编辑: 审核: 发布日期:2014-05-06 点击: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中英文)与专业代码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I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of Social Sports);040203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基础理论、知识与技能,能在社会体育活动中从事健身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经营开发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并具有独立从事体育保健康复工作的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体育保健康复方面的基本理论与知识,接受社会体育活动相关运动技术与技能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所需的体育学、社会学、康复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具有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的咨询、技术指导、组织管理、健身指导、社会调查和经营开发的基本能力;

    3、掌握体育健身运动项目的技术及练习方法,有一项以上健身运动项目达到二级运动员水平;

    4、具备从事体育教学、运动训练、竞赛组织工作的理论与技能,能胜任体育健身指导员、教练员工作,同时取得两个运动项目以上的二级裁判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等级资格,并具有相应的工作能力;

    5、掌握体育保健康复、养生保健、医药卫生等必要的医学知识,能够将体育与医学手段相结合,具有从事体育康复保健工作的能力;

    6、熟悉党和国家有关社会体育活动的方针、政策、法规;

    7、了解社会体育活动的理论前沿和社会需求;

    8、具有一定从事社会体育活动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思维能力。

    (四)主干学科

    主干学科:体育学、社会学、康复医学、公共管理学。

    (五)核心课程

    核心课程:社会体育概论、体育俱乐部管理、体育管理导论、社区体育导论、体育经济学、社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锻炼心理学、运动竞赛学、教育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科研方法概论、体育保健与康复学、健身运动理论与方法、运动医务监督、体育运动营养学、运动处方原理、针灸推拿学、主修运动项目、运动项目理论与实践等。

    (六)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社会调查(实践)、教育实习、毕业论文、学术活动、资格证书考评。

    (七)修业年限

    四年。

    (八)授予学位

    教育学学士学位。

    (九)毕业学分要求

    1、最低学分要求:190学分

    2、必修课:150学分(含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24学分)

    3、选修课:40学分(A类30学分,B类10学分)